当前位置: 首页>文史专栏
文史专栏
文史专栏

高岗文集

发布时间:2015-05-19 11:36:06 来源:本站 阅读:1792
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总结 
〔一九四一年)

  甲、要迎接一九四二年新的更艰苦的环境必须完成下列当前的四大任务: 
      (一)征收公粮二十万石,公草二千六百万斤。 
      (二)运输食盐三十万驮,平衡对外贸易。 
      (三)准备春耕,明年增加熟粮二十万石,增植棉田十万亩。 
      (四)大量制造手榴弹,武装五万个基干自卫军,准备随时随地地迎击敌人。 
边区财政经济还处在困难当中,机关部队仍需继续生产,财政上统筹统支,经济建设上集中领导、分散经经营是既定方针。过去机关、部队在生产上有成绩,但已发生许多不良现象。今后确定机关、部队生产以农业为主,至于商业则只是限于县级、旅级以上,可统一领 
导,集中经营带供给性合作社性的商业和运输业。要反对违背政策,侵犯民众利益、本位主义现象,此外要认真提倡节约,停止新的建筑和非招待外宾的宴会,精干各级领导机关,节省粮食。 
  乙、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认真加强党的领导。 
  边区党是经过土地革命斗争的,是坚强的。但由于干部党员质量的提高还不够,由于五年和平环境和边区经济的发展,许多干部党员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因此发生部分干部党员思想蜕化,政府公务人员包庇贪污腐化等现象.,这对于党是危险的,必须下决心纠正。教 
育党员起模范作用,出粮在前,驮盐在前,生产在前,执行政府法令在前,帮助与拥护部队在前,学习在前。在实际工作中考验党员和干部很慎重的将不可救药的不肯改正错误的分子清洗出党。 
  要彻底转变领导作风,取消脱离群众,专门向群众要东西的方式。为了使党在群众中起真正的核心作用,必须: 
  (一)在照顾全部革命利益的基础上,照顾群众利益,关心其生活。 
  (二)取消支书以指导员包办一切的方式,必须经过党团领导政府工作,政府中的党员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支书在行政关系上应受乡长领导。 
  (三)党员在群众中不能特殊化,在各方面应起模范作用。 
  (四)学习与非党人士合作,纠正关门主义。 
  (五)为了转变领导作风,目前两年内要全力有计划的提高干部。 
  丙、要完成上述任务,还有赖于党内的坚强团结。 
  边区的党基本上是团结的。但由于几年来的和平环境和经济的困难在党内和党政军民之间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应该认识,困难主要是敌人造成的,再就是国民政府停发军晌和敌人与顽固派的封锁。应积极的想办法渡过难关,互相埋怨与发牢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党政军民基本任务是一致的,党政军民关系从领导上讲都是党内关系。党政军民在解决问题时应慎重听取多方意见,反对主观主义,责已从(严),责人从宽;反对互相埋怨。同时要认识军队是政权的支柱,军队又是为了政权,党政民应关心部队,部队应爱护地方。 
  丁、要完成上述任务还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论脱离实际,以理想当现实,以感想代政策。边区在历史上虽受过主观主义的血的教训,但并未引起应有注意,主观主义仍严重的存在。目前边区党内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际情况,粗枝大叶的计划,照例老套的报告,不切实的指示,怕 
发展自我批评等现象,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主观主义的危险可以招致“亡党亡国亡身之祸的”,必须痛加纠正。首先在边的领导机关内来一次认真的检查,提倡自我批评。根据中央关于增强党性和调查研究的决定,检查我们的工作,帮助每个党员首先是干部清楚了解上述决定。只有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情况;只有了解情况,才能掌握政策;只有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才是真正好的好干部。也只有依靠这样的干部,党的任务才可以顺利完成。

向刘志丹同志学习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日)

  刘志丹同志逝世七年了。我和志丹同志前后共患难十年。志丹同志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十二年如一日,其革命毅力和伟大气魄,至今回忆,犹历历在眼前。 
  志丹同志是陕西保安人。于民国十三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十四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处处长,积极参加了反北洋军阀的战争。大革命失败以后,在白色恐怖下,奔走于鄂皖陕诸省,屡谋起义。 
民国十七年,与唐澍、谢子长等同志,共同组织了陕西省渭华起义,同年在保安团聚革命力量,打击了贪官劣绅。“九一八”事变起,志丹同志鉴于民族危急,和谢子长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而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民国二十一年初,建立红二十六军,因遭叛徒杜衡陷害,于廿二年夏,全军失败于终南山地带,旋与王世泰同志等数人化妆潜 
回陕甘边区。重新恢复并扩大红二十六军,组织陕北、关中、陕甘等三路游击队,更加推动了土地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造了陕甘边苏区,先后粉碎陕甘宁晋绥五省反革命军队的“围剿”。志丹同也破公认为西北党和西北人民最好的领袖。他是是陕甘苏区和红军的创造者。他深谙战争的艺术,特别擅长于污动战和游击战争,是西北党的军事家。 
  民国廿五年,志丹同志奉党中央命令率部东,北出葭吴,由神府渡河南下,击败了黄河两岸阻挡红军抗日前进道路的军队不下数十营团,威声大震,不幸于同年四月中旬,志丹同志在猛攻三交坚固工事的战役中负伤阵亡。志丹同志之死,实是我西北党的重大损失。 
  志丹同志在十余年奋斗史中,曾经屡次失败,然而他一心为党为国,从不灰心。记得当渭华起义失败于华山终南山地带时,反革命势力顿显猖撅,到处屠杀工农青年,一些未经过实际锻炼的知识分子,灰心动摇以至于投降反革命,而当时志丹同志等,不屈不挠,继续与反革命作无情的斗争。记得民国十九年,志丹同志在彬县遭军阀苏雨生逮捕,在反动的法庭上志丹同志坚持革命气节,抵抗反革命的审判。当他被严刑拷打,逼供“里面到底有多少共产党员”时,志丹同志顽强的回答道:“只有我一个”。反革命把他加上重镣囚禁于监狱,当我去探问时,他笑着说:坐监狱等于休息罢了。在监狱中,他仍暗中策动同志继续革命工作。当反革命一度判决枪毙他的时候,他毫无畏惧,并委托同志说:“你告诉高岗……我遭毒手,要死就死,绝不会连累任保同志,叫他自己小心。”我还记得在准备打击张廷芝时,志丹同志把全付精力贯注于争取战争的胜利,路过家门而不入。我还记得当反革命把志丹同志全家捣毁的时候,志丹同志闻讯后毫无动于衷。这种公而忘私,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品质,是我们永远不会忘怀的! 
  志丹同志不仅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而且与广大群众有着最密切联系。他善于接近群众,关心群众的利益,倾听群众的称呼:“咱们的老刘”。在革命战争时期,西北人民每遇刘志丹部队来,纷纷开门迎接,慰问备至。志丹同志还善于同兵士打成一片。他经常找兵士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情绪,兵士们对他毫无隔膜,称他为“我们的老刘”。志丹同志的无数轶事至今十传百、百传千地流传于陕甘宁民间,就充分表明了志丹同志与群众的联系密切,达到何种程度! 
  志丹同志是西北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一贯地代表着西北党的正确路线他曾经反对叛徒杜衡等的“左”右倾机会主义。大革命失败后,西北城市青年学生的革命斗争,曾经停留在喊口号、贴标语、闹学潮、游行示威等等有害的斗争形式上面,而不知深人农村组织武装力量,于是一批一批的青年学生被反革命屠杀监禁。志丹同志当时批评这种斗争方式说:“这等于萦古人向喇嘛跪求布施。”志丹同志之所以这样批评当时旧的斗争方式因为他从多次失败与胜利的战斗中,逐渐体验了“枪杆子和农民结合起来”这一真理。他认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要靠枪杆子,枪杆子要靠农民。因此他号召同志们到农村中去,到军队中去。西北党内曾经有人反对志丹同志这一主张是“机会主义”。事实证明:志丹同志的方向是正确的。志丹同志的方向是西北人民的方向。而反对志丹同志这一方向的恰恰就是真正的机会主义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多数都成了革命的叛徒。 
  志丹同志曾就读于陕西榆林中学,品学兼优,毕业时靠第一、第二名,深为师生器重。后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考第五名。他的智力胜人,善文能武,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革命斗争的知识,但他从来没有自骄过。他虚心向群众学习,眼睛向下,因此他的工作作风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为人则沉默寡言,长于思考;对待干部大公无私,克己待人,豪爽,诚恳,坦白。 
  志丹同志临死时,还给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志丹同志艰苦的精神。他除遗给我们的革命财产——边区而外,自已只剩下一个破被褥,一身破大衣,一个纸烟盒子,六根纸烟和几份被翻的熟烂的党内文件。志丹同志一生为党为革命奋斗,从不想到个人利益。他 
不计较职位的高低,工作的轻重,党派他做任何工作,无不赴汤蹈火以完成任务。他胸襟宽大,坦荡自如,大公无私,遵守党的铁的纪律。是我党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志丹同志逝世七年了,今天纪念志丹同志,我们要向志丹同志学习:学习志丹同志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学习他同群众密切的联系;学习他的艰苦和遵守党纪的模范。 
  志丹同志逝世七年了。我们秉承志丹同志的遗志建设边区,坚持抗战,巩固与发展了我们的革命事业,志丹同志虽然死了,然而志丹同志生前的战友和全党同志及西北千百万人民仍继续着他的事业。 
  志丹同志精神不死! 
  向志丹同志学习!